为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传承苗绣知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8日,贵州医科大学“锦绣黔行·苗绣传承”实践队和石榴籽宣讲队全体成员满怀热忱与爱心到黄平县谷陇镇苗岭社区,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探索。
一、防溺宣传,筑牢安全防线
活动当日阳光明媚,实践队全体成员满怀诚意与关爱来到社区,迅速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一同沉浸在欢乐游戏中。夏日将至,防溺水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志愿者们深感责任在肩,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为孩子们讲解防溺水知识,通过形象演示和教育游戏,将溺水危险性深植孩子心中。此外,他们还耐心传授自救互救方法,帮助孩子们遇险冷静应对。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纷纷承诺将铭记防溺水知识,主动远离危险水域,确保自身安全无虞。


二、故事传音,领略民族文化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领略本地文化的魅力,实践队员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蝴蝶妈妈”的故事。在苗族神话中,“蝴蝶妈妈”是生命的源头,是美好与希望的象征。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了解民族文化的大门。孩子们沉浸其中,眼眸中跃动着好奇与自豪的火花,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愈发深刻,认同感油然而生。

三、案例启蒙,巩固民族团结
实践队员以榕江洪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传达全国“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引导孩子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非遗访谈,展望苗绣未来
活动期间,实践队成员有幸采访到黄平县的省级苗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潘家英。潘阿姨满怀深情地介绍了黄平苗绣的发展现状。黄平苗绣针法精湛、图案丰富、风格独特,在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然而,在现代社会浪潮冲击下,苗绣传承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市场需求变化等挑战。


但潘阿姨并未气馁,对苗绣产业发展满怀憧憬。他们提出将苗绣与现代设计融合,开发创新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拓展市场空间;加强苗绣技艺传承教育,通过开设培训班、走进校园等方式培养年轻传承人;借助互联网和电商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黄平苗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黄平县谷陇镇苗岭社区的孩子们送去了知识与欢乐,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平苗绣的传承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黄平苗绣这一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社区孩子也将在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成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生力军,共同书写美好未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