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学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知信行相统一,以内涵建设为引领,坚持党建引领、引培结合、改革创新、科研赋能、协同育人、联动发展,助推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高位谋划思政课内涵发展。校党委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严格落实校党委书记、校长上思政课制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配齐配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5名班子成员中都是副教授以上职称,博士4人,并一直从事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强化顶层设计,对照《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主动谋划思政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要求的发展蓝图,明确了7大类20项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坚持引培结合,持续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逐步配齐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共招考或引进教师37人,其中引进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毕业的博士17人。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提升学历,共有15名老师先后到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苏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短期进修,11名教师先后考入中山大学、厦门大学、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4名在职教师取得博士学位,组织学院教师先后到四川大学、苏州大学、青海大学等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开展暑期实践研修82人次;职称结构不断优化,3人获评教授职称、14人获评副教授职称,现有高级职称教师26人、博士23人、在读博士7人。
坚持改革创新,狠抓思政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严格落实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开齐开足必修课和选修课,形成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学段既相互衔接、又有明确区分度的课程结构,获省级“金课”5门、省级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在北京大学出版思政课实践教学教材1部,2人入选贵州省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与试讲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互评制度、集中命题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等,联合苏州大学等省外高校开展系列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鼓励教师参加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青教赛和教学创新大赛,获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高校微电影展示活动获全国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获全国三等奖2项和省级一等级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坚持科研赋能,奋力提高科学研究实力。高度重视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坚持把“像抓教学一样抓科研”作为持续形塑科研意识的主线,通过举办“启慧讲堂”常态化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项目申报辅导,组织院内所有申报者和博士集体审读申报书成稿,积极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强化政策导向,按照成体系、批量化原则开展高显示度科研项目、平台、文章、奖项“揭榜挂帅”招标工作和培育工作,明确将教研、科研业绩作为年终绩效考核、教师岗位竞聘的重要依据。按照“早选题、早论证、早辅导、早定型”的流程有序开展项目申报书撰写工作,学院教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10项(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从0到10的跨越式发展),获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3项、国家民委后期资助项目1项、中国侨联课题1项、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项(其中2023年获批8项)、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招标课题)1项、其他各级各类课题多项,获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十大创新团队”1个,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山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等高水平期刊、报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坚持协同育人,用心办好思政本科专业。严格执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选取学历学位较高、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青年教师担任本科生学业导师,与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目前学业导师已指导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篇,获贵州省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和“黔评·青年说”贵州大学生网络评论大赛一等奖2项。积极用好第二课堂,通过主题班会、党课团课、谈心谈话等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寝室安全、心理健康、生命观教育,多维度、多渠道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共发展学生团员39名、学生预备党员27名,2个班级获校级先进班集体。强化实践育人,通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获省级“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1个,校级“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团队1个、先进个人7人。
坚持联动发展,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渠道。与苏州大学马院签订合作共建协议,通过与苏州大学马院搭建“研究生工作站”“教学·研究·实践基地”,重点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展开深度合作,互派1名教师挂职锻炼、1名教师录取至苏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与重庆医科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签订结对协议,重点围绕实践研学、开发优秀教学资源、优化“大思政”师资、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等方面展开结对合作。与贵州健康职业学院马列主义教学部在教育教学、队伍建设、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共同拓宽教育教学思路。